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江风吹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江风(江风)唐 崔颢 舟行入剡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唐 王昌龄 巴陵别刘处士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唐 杜甫 江梅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唐 元稹 江陵三梦 其一 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唐 刘禹锡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唐 李绅 溯西江 江风不定半晴阴,愁对花时尽日吟。唐 杜牧 晚泊 篷雨延乡梦,江风阻暮秋。唐 李商隐 赠刘司户 江风吹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骈字类编》吹浪萨都剌 过嘉兴诗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分类字锦》动 ( 動 ) dòng动 [ dòng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使开始发生:发~。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非静止的:~画。可变的:~产。行为:举~。~作。常常:~辄得咎。云根(雲根)yún gēn(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敷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漢語大詞典》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重 [ zhòng ]名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形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严峻的。如:「重刑」、「重罚」。要紧的。如:「库房重地」。剧烈的。如:「重病」。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动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尊敬。如:「尊重」、「敬重」。偏好。如:「重色轻友」。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副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重 [ chóng ]名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动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副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碇 dìng《國語辭典》碇 [ dìng ]名系船的石墩或铁锚。唐·韩愈〈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动船停泊放锚以固定船身。如:「碇泊」。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记游·记过合浦》:「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危樯(危檣)wēi qiáng(1).高的桅杆。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檣。” 宋 王安石 《夏夜舟中颇凉有感》诗:“扁舟畏朝热,望夜倚危檣。”(2).指帆船。 清 孙枝蔚 《曹娥江舟中》诗:“路转危檣急,沙回乱草浮。” ——《漢語大詞典》白日 bái rì(1).太阳;阳光。《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 汉 王粲 《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靚雾,垄首暉霞。” 唐 韩愈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诗:“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层林翳远空,白日忽西匿。”(2).喻指君主。《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 唐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二:“ 崑 浪 黄河 注, 崦嵫 白日頽。”(3).白昼;白天。《后汉书·吴祐传》:“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见个簸箕星。”《西游记》第六七回:“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桦 《山谷中》:“从南方吹来的热风,就是在这夜晚也没有减低它的热度,只有压倒了青草的露水,散发出白日所没有的凉气。”(4).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此等之儔,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费白日,毁败成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明 李贽 《续藏书·内阁辅臣·岳正》:“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5).人世;阳间。 唐 孟郊 《悼幼子》诗:“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唐 杜牧 《忍死留别献盐铁相公二十叔》诗:“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漢語大詞典》昏 hūn《國語辭典》昏 [ hūn ]名傍晚,日暮的时候。如:「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婚姻。《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通「婚」。形暗,光线不明。如:「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神志不清的。如:「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动丧失知觉。如:「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